关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1999年8月26日星期四)---王志摘要本文从“教学”、“学习”、“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在教学方面我们要转变思想,研究教学方法,真正营造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环境。作者分析了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九个方面,进一步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课内外的管理工作,而且更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理解、关心、支持和投入。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带动全面素质教育的整体提高关键词: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管理手段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英语是交际工具是我国走向世界、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因此,英语语言能力被确认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被国家列为21世纪的素质教育课程。如何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体现“素质教育”,如何增强大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获得英语语言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水平涉及方方面面诸多因素,比如:教师业务素质、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材与辅助资料的选择与确定、辅助教学设备的支持程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程度、学校及系班的学习风气、教学的各种管理措施的力度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认识水平。本文主要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以期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人士共同讨论。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观点:(1)教学方法不是越时髦越好。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及不足之处。大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性,作为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2)教师课堂讲解不是越多越好。课堂讲解的多少应根据教学实际来决定,教师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杰默里.哈默(JeremyHarmer)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减少三T(Teacher'sTalkingTime)即教师讲课的时间。(3)课堂板书不是越多越好。传统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记,由此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生应是活跃的、积极的和主动的,应该通过自己的手、耳、口、脑并用来学习和掌握语言。(4)应试训练不是越多越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前者是中心是根本,后者是手段,后者为前者服务。只有注重能力培养才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可见,那种脱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学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5)课堂教学语言不是一概用目标语为好。课堂上学生听不懂听不进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失误。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应在学生所能接受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新内容和提高目的语的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学语言不仅具备知识传授的功能,还具有语言的使用的示范功能。因此应尽量靠近目标语,尽量避免双语的互相干扰”(p12,林汝昌)。使用何种语言授课应根据《大纲》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及课型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而有所区别。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变技能教育为素质教育。深入学习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将《大纲》的各项指标落实在教学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达成的共识是: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教学应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技能培养只是手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并获取有关知识、信息。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1)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每一种非母语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都有其独自特点及优势。无论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还是认知法、视听法、功能法、情景法和交际法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一方面加强对教学法的创新与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对现存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如: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设施、教学内容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2)大学英语教师的作用一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做好构思和启发、组织和引导,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