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和干性坏疽辨证综合运用外治法湿性坏疽 ,形成脓肿 ,可早期切开引流减压 ,并根据创面情况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局部可用中药煎液浸泡、 湿敷或抗菌药物湿敷以控制感染,使湿性坏疽转为混合性或干性坏疽后 ,可行”蚕食疗法 ”逐步清除失活的坏死变性组织。干性坏疽 ,不要见黑就切 ,可先用油膏厚贴外敷 ,煨脓促使组织软化 , 再行“蚕食疗法 ”清创。此二个阶段 ,常可根据脓的形质、色泽、气味,结合创面脓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提脓祛腐药等控制疮面感染。脓色黄白稠厚,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可外用八二丹、九一丹 ;脓色绿黑 ,稀薄如水 , 或有气泡 ,或腥秽恶臭 ,多为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或厌氧菌、霉菌生长 ,抗生素常不敏感 ,可短期外用七三丹、五五丹 ,或复方中药煎汤 ,待温浸洗湿敷患处 ,常有显效。脓腐尽 ,予生肌散、白玉膏、冲和膏、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垫棉缠缚法等 ,并注意保持创面湿润。对形成穿通性窦道或溃疡者,选用由药捻引流、挂线疗法发展而来的拖线疗法,通过掺有提脓祛腐药的丝线拖拉以排净脓腐 ,并需清除妨碍肉芽、 上皮组织的变性坏死的腐肉组织,不必将变性组织完全清除 ,待脓腐尽后 , 撤除丝线 ,并配合灌注法、 垫棉缠缚疗法 ,既避免了彻底扩创引流引起的创面大、损伤重、修复时间延长的不足之处,又加速了创面愈合 ,缩短了疗程。.蚕食清创法在 糖尿病足 溃疡中的应用清创术在 糖尿病足 的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清创的作用在于除去异物、清洁创面、防止感染、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渗出物积聚,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创面愈合打下良好的基础。蚕食清创法即分次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而不是一次把坏死组织清除干净的。清创是糖尿病足 外治是否成功的关键,有报道坏疽局部处理多数采用“蚕食 ”疗法,逐渐清除坏死组织,不主张大面积彻底清创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时勿清除得太过分,应该采取蚕食逐步清创法,否则易使创面更加扩大,引起感染。因此,在蚕食清创法的运用中,在混合性溃疡清创时多采用蚕食手术局部清理处理创面。对于以干性坏疽为主的“脱疽”患者宜采用多次蚕食法,即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沿坏死中心向周边方向切开,逐层分离,切除坏死组织,保持伤口开放,均匀涂抹生肌长皮膏外用,结合内治法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清代医家顾世澄在其《疡医大全?论疮疡去腐肉法》云 : “⋯⋯方见新旧之肉,看其果腐烂者,用钩摘定,轻手徐徐忍臭气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