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浓缩背诵版 6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章 组织激励1、动机: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人的需要。(1)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能够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2)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酬劳,或为了避开惩处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动机有三个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2、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观点:1)人具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3)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4)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在管理上的应用: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在激励。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别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局限性:五层次需要并不严格呈阶梯关系,不是某种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也不是只有当低级需要都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提出,又称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在管理上的应用: 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必须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3)ERG 理论 奥尔德佛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修订,提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人们能够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种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另外,ERG 理论的变通性特别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4)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