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安全发展之路 “化工园区”,国际上通常是指在符合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要求的特定区域内,依托主要消费区和资源来源地,占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或有较强自净能力的纳污水域,且在交通条件便利、物流发达、配套产业较完善的地区,以石化化工产业和电为纽带形成的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共用、环境污染统一治理、管理统一规范、资源利用高效的产业聚集地。它的特征就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化工园区建设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流,并且发展速度快。 我国化工园区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发生爆炸、火灾或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园区企业相对密集,使得某个企业若发生重大事故会波及相邻企业,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事故连锁效应。对化工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化工园区的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打造本质安全型经济区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化工园区现状 分布 除西藏以外,我国其它 3 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化工园区。我国省级以上化工园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东部地区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占化工园区总数的45%,主要分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化工产业经济圈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重化工产业经济圈,以及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重化工产业经济圈。中、西部地区化工园区主要分布在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工产业经济圈和以煤加工为核心的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煤化工产业经济圈以及以老企业兰州炼化、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为代表的西部重化工产业经济圈。 类型 按照产业类型划分,我国化工园区大致可以划分为老企业扩张型、精细化工型、大型石油化工型和城市搬迁型 4类。 老企业扩张型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以特色产品为核心,辐射、扩张而建设的化工园区,这类化工园区一般在内陆地区,通常称为“内陆园区”,如齐鲁化学工业区等。 精细化工型以精细或专用化学品以及非大宗合成材料为主,大都各具特色。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围绕特种有机原料、材料进行开发,常熟国际氟化工园区主要开发氟化工产品等。 大型石油化工型以世界级规模炼油乙烯装置为龙头,以产业和产品链的衔接为纽带,采用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