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通知(海大教[2008]21号)各教学单位:根据《关于做好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82号),为做好2008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的与内容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本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二、推荐名额与申报范围学校根据申报情况组织专家评审,拟推选出3个创新实验区参加教育部评审。2008年度教育部评审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体名额分配如下:(1)30个名额支持创业教育,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探索,面向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申报;(2)20个名额支持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示范性软件学院”申报;(3)20个名额支持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申报;(4)15个名额支持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申报;(5)10个名额支持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有理论经济学博士点的普通高校申报。(6)5个名额支持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限政法类本科院校申报。三、申报基本条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旧有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培养目标明确,具备较为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突出,特色鲜明,对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清晰的思路,同时,要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2年以上的先期建设基础。学校重视,拥有较为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人才培养预期效果好,在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四、申报截止时间2008年6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五、报送材料要求请登陆教务处/教务动态网站下载2008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提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书面材料(一式八份)和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发送至815827434@qq.com。请有关学院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工作,对本学院申报材料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严格审核,由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后,统一报送教务处教研科(办公楼119)。五、联系方式联系人:郭桂英联系电话:66279089E-mail:815827434@qq.com。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二日附件18: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实验区名称实验区负责人学校名称主管部门申报日期教育部财政部制二○○八年四月填写要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所属类别”请填写: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所属类别建立时间实验区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3、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续)4、保障体系4-1.师资队伍4-1-1.师资队伍结构4-1-2.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4-1-3.主要的兼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