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行状原文及翻译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43、①主人不问,客不先举(举起)•②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④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⑤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全,皆)•⑥杀人如不能举(尽)•⑦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⑨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⑩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占领)①①问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打开城门,带领一千多人渡过河水,运来酒食,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104、①君何以知燕王(了解)•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③其真不知马也(识别)•④孰为汝多知乎(知识)•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⑥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⑦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已、朋友)•⑧绝宾客之知(交情)•⑨子产将知政矣(知道)⑨⑨主持、管理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109、①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②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③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④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