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式_第1页
1/8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式_第2页
2/8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式_第3页
3/8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药物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二、药物外渗的分类0 度:无任何临床症状I 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 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II 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 2.5-15cmIII 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 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W 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四、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5.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 50°C 左右,10-15 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 25%一50%硫酸镁或 75%一 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