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四、名词解释1.冲击面积:氧气流股与平静金属液面接触时的面积。2.炉容比: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的比值。3.均衡炉衬: 根据炉衬各部位的损失机理及侵蚀情况,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质的耐火砖,砌筑不同厚度的炉衬。4.喷孔夹角:喷孔几何中心线与喷头轴线之间的夹角。5.静态模型: 就是根据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再参照经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确定吹炼加料量和氧气消耗量,预测终点钢水温度及成分目标。6.溅渣护炉:答案:利用MgO 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溅,使其在炉衬表面形成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的粘结附着,称为溅渣护炉。7.转炉的经济炉龄:根据转炉炉龄与成本、钢产量之间的关系,其材料综消耗量最少、成本最低、产量最高,确保钢质量条件下所确定的最佳炉龄就是经济炉龄。8.综合砌炉:在吹炼过程中,由于转炉炉衬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内衬的蚀损状况和蚀损量也不一样。 针对这一情况, 视衬砖的损坏程度的差异,砌筑不同材质或同一材质不同级别的耐火砖,这就是所谓综合砌炉。9.转炉炼钢的动态控制:转炉炼钢动态控制是在静态控制基础上,应用副枪等测试手段,将吹炼过程中金属成份、温度及熔渣状况等有关信息对吹炼参数及时修正,达到预定的吹炼目标。 由于它比较真实的掌握了熔池情况,命中率比静态控制显著提高,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其中有吹炼条件控制法、轨道跟踪法、动态停吹法、称量控制法。10.供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料由喷枪供给的氧气量,单位是米3/吨 ·分。11.转炉静态控制: 是以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建立设定的数学模型,即按照已知的原料条件和吹炼终点钢水温度及碳含量计算铁水、废钢、 各种造渣材料及冷却剂的加入量、吹氧量和吹氧时间, 并按照计算结果由计算机控制整个吹炼过程至终点,在吹炼过程中不按任何新信息量进行修正的一种控制方法。1、炉熔比:新转炉砌砖后的容积与装入量之比。2、马赫数:气体的流速与当地音速之比。3、氧气流量:单位时间内向熔池供氧的数量。4、定量装入:在整个炉役期间,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5、造渣制度:确定合适造渣方法、渣料加入量和时间及快速成渣。6、扩散脱氧: 脱氧剂加入到熔渣中,通过降低渣中TFe 含量, 使钢水中氧向熔渣转移扩散,达到降低钢中氧的目的。8、真空脱氧:将钢水置于真空条件下,通过降低外界CO 分压,打破钢水中碳氧平衡,使钢水中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