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钱江新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03〕20号(2003年10月22日)建设钱江新城,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快钱江新城建设,打造杭州中央商务区,构筑大都市新中心,增强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和提升我市在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在全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龙头、领跑和示范作用,根据报请国务院批准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一、加快建设钱江新城的重要意义1、加快钱江新城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在“发展、创新、为民”上不断求得新的突破。加快钱江新城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集聚辐射,加快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展现“精致和谐、1大气开放”的杭州新时代人文精神,加快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2、加快钱江新城建设是“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迫切需要。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为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快钱江新城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向东向南沿江跨江扩展,促进城市由以西湖为核心的团块状空间形态向以钱塘江为轴心的分散组团式形态转变,促进“一主三副、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城市新格局的形成,为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大都市,建设生活居住、旅游购物、求知创业的“人间新天堂”奠定基础。3、加快钱江新城建设是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化新城,走出一条“保老城、建新城”的新路子,是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加快钱江新城建设,带动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城市人口向东向南转移,推进城市建设向东向南拓展,将有效加快“两疏散、三集中”的进程,推动城市建设重心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实现“保老城、建新城”的良性互动,使现代化大都市与历史文化名城2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二、钱江新城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钱江新城规划建设范围为:东南至钱塘江,东北至杭甬铁路,西至秋涛路,北至艮山西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由秋涛路、庆春东路、清江路和钱塘江围合的4.02平方公里区域为钱江新城核心区块。钱江新城是杭州大都市新中心和中央商务区(CBD)。钱江新城建设要立足于杭州城市性质,把握时代脉搏,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强化中央商务区功能,构筑具有时代特征、杭州风格、钱塘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中心,使之成为新世纪杭州大都市的象征和标识。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城管委会”)受市政府委托,行使钱江新城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新城管委会要按照“统一规划,近远结合,分步实施”的方针和“两年打好基础,五年基本成形,八年全面竣工”的目标要求,先期建设沿江8平方公里区域。1、两年打好基础。完成核心区块建设用地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两横九纵”道路建设,构筑起8平方公里区域内主要道路骨架,打通连接新老城区的解放路延伸工程;建设杭州大剧院、市民中心、文体中心、杭州棋院及庆春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建项目;完成15.8平方公3里范围控制性详规和核心区块的城市设计。2、五年基本成形。完成核心区块内的杭州大剧院、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城市阳台建设,核心区主轴线成形;富春江路两侧、临江区块建设20幢大型建筑(100万平方米),建成5幢;杭州棋院、文体中心、市法院、市广电中心等公建项目建成;50万平方米“钱江苑”安置用房、50万平方米高档住宅交付使用。3、八年全面竣工。初步建成中央商务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