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熹平石经研究

熹平石经研究_第1页
1/5
熹平石经研究_第2页
2/5
熹平石经研究_第3页
3/5
---------------------------------------------装------------------------------------------订-----------------------------------------线----------------------------------------班级姓名学号-==========================================熹平石经研究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由大学者蔡邕等奏请灵帝同意, 从东汉熹平四年( 175 年)至光和六年( 183 年)历时九年,将《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经文字校勘正定后书丹刻石,凡六十四石,计200910字,立于都城洛阳南门外原太学门前。据《后汉书》记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石经碑面无纵横界格,系一字隶书直下行文,故也称“一体石经 ”。根据王国维考证,每碑一面约35 行,每行75 字左右,为标准的八分体隶书。这部石经刻成后不久,董卓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后又屡遭破坏,几乎毁坏殆尽。自宋代以来时有石经残石出土于洛阳太学故址,这些极为珍贵的残石除现收藏于西安碑林、上海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外,有的已流失国外,如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就收藏残石数块。原石久佚,传世所谓旧拓者皆宋、明重刻本。关于洛阳汉魏故城及其太学遗址,文物考古专家论述较多。关于熹平石经残石研究,以 1957年出版的马衡先生遗着《汉石经集存》为当时学术研究之最。民国以来,随着熹平石经残石继宋代以来的第二次大量出土,石经残石被金石学者视若拱璧,古玩商人争相收购,收藏大家竞相追逐,使石经研究成为上世纪初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此同时,熹平石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对于熹平石经的研究是十分具有意义的,它对于我们学习编辑出版史有必要的积极作用。一、熹平石经产生的背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腐败而遭偷改。鉴于此,蔡邕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二、熹平石经的内容(一)熹平石经的解释1.基本解释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熹平石经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