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双修得自在 归元种福田——自我培育手册内用”育法”, 外用”活法”( 代序) 现在, 党和政府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与科学进展观思想, 作为关注自我成长、 不断自我培育的我们, 应从中吸收营养, 并将之作为自身成长总的指导纲领。在这个基础上, 《自我培育手册》终于呱呱坠地了, 能够说, 没有和谐社会理论与科学进展观思想, 就没有《自我培育手册》的产生。事实上, 自我培育的过程, 就是自身与社会、 与环境、 与团队、 与家庭不断和谐的过程, 也是自身科学成长与进展的过程。《自我培育手册》看上去内容不少, 总结起来却十分简单, 总共只有两部分内容, 分别是”育法”和”活法”。”育法”指提升自我的方法, ”活法”指待人接物的状态。特别要强调的是, 待人接物不能使用”方法”, 因为我们在使用方法时, 会发现处处不同、 时时不同, 这种不同往往让我们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受。假如我们的位置比较重要、 责任比较大、 需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 千万不要使用”方法”! 每一次转变”方法”的过程, 都是角色转换的过程。长期使用”方法”待人接物, 会让我们疲于各种角色的转换, 当这种转换带来的疲劳突破一定限度时, 旧的角色无法彻底退出, 新的角色无法彻底取代, 随之产生的是各种角色之间的纠缠, 于是, 人格的分裂就开始产生了。因此, 当老板和做官员的人, 更不能使用”方法”待人接物, 因为她们身上承担的东西, 确实太多太多, 稍有不慎, 便会在各种角色之间疲于奔命。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讨论”方法”是找不到出路的, 不但找不到出路, 反而更会增添一重新角色的苦恼。许多人在这件事上都犯了类似的错误, 她们自以为能够找到一种万应之策, 结果错上加错。唯一正确的是, 不用”方法”, 只用”活法”。用”活法”的意思是, 在稳定自己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前提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处处时时以全体的人格面对, 也就是以自己的心面对, 以自己的责任面对, 而不是希求用什么游离于心和责任之外的”方法”, 来解除自己源于目标或者问题的压力。要做到以”活法”待人接物, 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功底, 也就是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承担能力, 承担能力足够了, 自然而然会使用”活法”面对; 承担能力不够, 想使用”活法”面对也做不到。因此, 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好的”活法”, 为了让我们用”活法”待人接物, 为了我们的人格不再分裂, 我们必须完成自己的全面提升,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