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讲 区位论 区位(location)----空间位置,即某一事物所占据的场所。 所谓区位即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位(economical location)――某一经济体进行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所占有场所即为农业区位; 工业区位:工业生产所占有场所即为工业区位; 城市区位:城市经济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则称之为城市区位 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优化问题。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使得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区位论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本讲仅介绍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和城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自学 第一部分 农业区位论 一、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1 7 8 3 —1 8 5 0 )德国经济学家,西方区位理论的先驱者,1 8 2 6 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一书是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1、《孤立国》和农业区位论产生的背景: 1 9 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所有的国民都可拥有动产,并可自由分割及买卖。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农民,可独立支配属于自己的农场。 尽管这种农业制度改革,取消了贵族阶级的许多特权,但贵族却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并由此成了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同时,由于土地的自由买卖关系,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劳动者。 由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在此时期出现,因此可以说杜能著《孤立国》的时代是企业型农业建立的时代。 2、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1 )企业型农业建立的时代,合理农业生产方式是什么? (2 )企业型农业建立的时代,农业怎样布局才能利润最大化? 3、当时观点: (1 )农业经营方式应实行集约化经营,广泛采用轮作制以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2 )农业生产布局应根据自然条件,种植最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 2 在普鲁士的农业领域,当时著名的农业学家泰尔的合理农业论占主导地位。 泰尔提出为改变普鲁士农业的落后状况,应该在普鲁士利用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来全面取代三圃式农业生产方式。 针对泰尔的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论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一定都有利”,从而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 为了论证这一问题,杜能本人从 1 8 1 0 年起在德国梅克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