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1995-2016 LIZ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单选题 1、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可能是( ) A.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结构畸变的机制,不选 B.染色体易位:结构畸变,不选 C.染色体倒位:结构畸变,不选 D.染色体不分离:正确,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包括染色体不分离和染色体丢失 E.染色体核内复制: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四倍体),不选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2、染色体不分离( ) A.只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B. 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C.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E.是指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染色体不分离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尤其是三体和单体)的主要原因。不分离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包括第一、二次减数分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将导致嵌合体出现)。选项 A 的含义是:只是第二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选项 B 的含义是:只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选项 C、D 肯定不正确;选项 E 的含义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即有丝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即第一次减数分裂。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3、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某号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 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 ) A.一个异常性细胞 B.两个异常性细胞 C.三个异常性细胞 D.四个异常性细胞 E.正常的性细胞 解析: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某号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 则其可形成 4 个异常配子(共 2 种),其中一种染色体数目为 n+1,另一种为 n-1,受精后要么是三体,要么是单体。若第一次减数分裂正常,第二次发生某号染色体不分离,则可形成 4 个可能的配子,其中2 个正常(n),一个为n+1,另一个为n-1。因此,受精后1/2 可能性正常,1/4 三体,1/4 单体。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4、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是( ) A.产生(n+1)和(n-1)两种类型的配子: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 B. 只产(n+1)型的配子:不正确 C.只产生(n-1)型的配子:不正确 D.产生的配子均正常:不正确 E.产生 n、(n+1)和(n-1)三种类型的配子: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理论上可形成 4 个配子,2 种正常,一个为n+1,另一个为n-1。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5、减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