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 答: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1、贝氏体转变有上、下限温度,对应于 A1 和 Ms。贝氏体转变有上限温度 BS。奥氏体需要过冷到 BS 以下才能发生贝氏体转变。合金钢 BS 点容易测定,碳钢 BS 点由于有珠光体转变干扰,很难测定。下限温度 BF,可高于 MS。 2、转变产物为非层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非层片状混合组织,铁素体形态不同于珠光体中的铁素体而类似于马氏体。组织形态与转变温度密切相关,包括铁素体的形态、大小以及碳化物的类型及分布等。 3、形核及长大。也是形核、长大过程,可以等温形成,也可以连续冷却形成。等温转变需要孕育期,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呈 S 形,等温转变图呈 C 字形。精确测定,是由两条 C曲线合并而成,这表明,贝氏体转变很可能包含两种不同的转变机制。 4、转变的不完全性。贝氏体等温转变一般不能进行到底。在贝氏体转变开始后,经过一定时间,形成一定数量的贝氏体(B)后,转变会停下来。换言之,奥氏体不能全部转变为贝氏体。等温温度升高,贝氏体转变的不完全程度增大。未转变的奥氏体,随后等温,可能发生珠光体转变,称为“二次珠光体转变”。 5、转变的扩散性中温区,Fe 及金属原子则不发生扩散,但可能发生碳原子的扩散。碳原子可在奥氏体中,也可在铁素体中扩散。贝氏体转变的扩散性是指碳原子的扩散。 6、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也会在抛光试样表面产生表面浮凸。BF 形成与母相奥氏体的宏观切变有关,两者间维持第二类共格(切边共格)关系,BF 与母相奥氏体之间存在惯习面和位向关系。 7、BF 也为碳过饱和固溶体。过饱和程度随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低于马氏体 M 过饱和程度。 综上所述,贝氏体(B)转变与珠光体(p)转变、马氏体(M)转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扩散型转变到无扩散型转变的过渡性、交叉性,又有自己的特点。 2 .试述影响贝氏体性能的基本因素。 答:α-Fe 的影响:1、贝氏体中的 α-Fe 呈块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随着转变温度的下降,贝氏体中的 α-Fe 由块状向条状、针状或片状转化。从而引起贝氏体性能的变化。2、贝氏体中的 α-Fe 晶粒越细小,晶粒尺寸均匀度越高,贝氏体的强度越高,而韧性不仅不降低,甚至还会有所提高。3、贝氏体中 α-Fe 晶粒尺寸受奥氏体 A 晶粒大小和转变温度的影响。 4、贝氏体中的 α-Fe 的亚结构主要为缠结位错,这些位错主要是由相变产生的,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