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输液常识及注意事项1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输液常识及注意事项一.正确看待“输液”。 “输液”在医学术语中叫做“静脉点滴”或叫“静脉输液”。有些病人或病人家属十分信赖“输液”,不论病情轻重或有没有必要,一开口就说“吊两瓶水(输液)就能够了”。这种“不打吊水病难好,输液一挂病就跑”的输液万能的想法是不妥的。 “输液”固然有它的许多优点,如药效起效快,某些对皮下、肌 肉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亦可采纳静脉用药;可将药液加入“吊水”中滴注等等。可是“输液”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烦麻: (1)易引起感染。假如注射器、针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引起针眼处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等。2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比口服的要高得多。如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空气栓塞、晕针等,有些能够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3)易染上传染病。"输液"最易经过血液、血液的代用品或交叉感染(特别是在某些地区一次性输液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而传染上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 (4)耗时费钱。一瓶"液体"一般要 2 小时左右才能输完;加上输液的设备、器械及药物的成本高,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它常见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治疗疾病不能完全依靠"输液",必须依据病情来决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为什么有的"输液"瓶上要裹上黑布?3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医院有时能够看到"输液"瓶上包了一层黑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道理很简单: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某些药物的氧化、分解和变色,如肾上腺素经日光照射后易氧化变成红色、棕色,产生有毒物质;又如对氨水杨酸(PAS),静滴溶液久置和见光可分解成棕色的间位氨基酚,使抗结核的疗效减弱而同时又增加其毒性;再如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遇光后很快分解为硫氰化合物,失去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造成氰化物中毒。因此对这些药常常临时配制"输液"液,并及时裹上一层黑布,避开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以保证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当你遇见“输液”瓶裹有黑布的静滴液时,请你不要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随意将其掀开,以免达不到治疗效果和发生意想不到的毒性反应。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4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输液"以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