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界的基本概况和研究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了解植物学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明确学习目的,掌握植物学的学习方法。 难点重点:植物的分类及重要作用。 一、植物的类群及多样性 地球上生存的植物种类极其丰富,仅目前已知的植物种类已达 5 0 多万种,其中种子植物约为 2 5 万余种。它们的大小、形态、结构、寿命、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及生态特性等方面表现为多年多样,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植物界。从以下几方面充分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1 .地理分布: 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为广泛的,可说是无处不有。 2 .个体大小: 植物在形体大小上差异极大。最小的植物只有几个微米,也有高达 1 0 0 米的高大乔木。 3 .形态结构: 植物界中最简单的植物只有 1 个细胞,随着植物的演化发展,植物由单细胞发展到多细胞的线状体,再由线状体发展到叶状体,最后达到具有根、茎、叶分化的高等植物,因而形成了在结构上简繁不等的植物界。根据植物的这种进化系统,植物界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 4 .营养方式: 植物界中,大多数植物为自养型植物(绿色植物),另一类为非绿色植物。又称异养型植物。 5 .寿命长短: 各种植物的寿命长短不等。木本植物一般可以生活多年,草本植物有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之分。有些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其生活周期仅为几周,故称短命植物或类短命植物。 6 .生境: 植物界中大多数植物生活在陆地上,统称为陆生植物(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生活在水体中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也可根据陆生植物对土壤中含盐量的适应度,划分为中性植物和盐生植物。根据陆生植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 7 .繁殖方式: 以孢子繁衍后代,故统称孢子植物;种子繁衍后代,统称种子植物。 上述诸现象不仅说明了植物的多样性,而且揭示了植物界漫长的岁月里,从水生向陆生、从单细胞向多细胞、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规律。 二、植物的基本特征 尽管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但仍表现出共同的基本特征: 1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其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具有较为稳定的细胞形状; 2 .绿色植物和少数非绿色植物细胞内均含叶绿体,都能借助于太阳能或化学能,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