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课的经济学分析 逃课的经济学分析 “逃课”是学生主观意愿决定的行为,即在非特定条件下(因病或客观性紧急事务)学生作出的逃避课程的决定并付诸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大学里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高校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公共课逃课率已达50%以上,选修课达60%。 总的来说,逃课行为的预期效用函数可以表达如下:EU=E(aR-pC-C’) 其中,EU为逃课的预期效用,a为逃课时所面临的外部机会,R为从事某项外部活动所带来的收益,aR表示逃课时从事外部活动的可能收益;p为逃课遭受处罚的概率,C 为处罚严重程度,pC为逃课的处罚成本,C’为逃课的机会成本(引起的心中的担忧和愧疚,丧失的听课内容、与老师及同学交流的机会等)。如果效用函数是线形函数,则可以简单的表示如下: EU= aR-pC-C’ 下面就外部机会、某些外部活动的收益,遭受处罚的可能性及处罚严重程度等约束因素对逃课行为的影响作更深的分析。 外部机会(上课的替代品)的增加,拓展了个人的选择可行集合,使得个人的选择空间增大,从而使上课的机会成本增加,也使逃课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因而大大增加了逃课的可能性。当一个人面对的可打发时间的活动只是休息、运动和读书时,他选择逃课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时的逃课可能性。现在的生活,网络的兴起、影视的发达、赚取额外收入机会的增加、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都极大地提高了逃课的诱惑力,使学生越来越难以安心于课堂,埋首于功课,专注于学业。外部机会的增加会引发学生增加逃课,而同时逃课所带来的收益的不同,也会引发学生的不同选择。外部机会提供的收益给理性的潜在逃课者带来的收益很大时,无疑会使大多数理性的潜在逃课者选择逃课。所以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发达,对于逃课现象是一种正外部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行动机会的增加、可供娱乐和消遣的东西的增多,逃课的现象愈演愈烈。当一个人面对的可打发时间的活动只是休息、运动和读书时,他选择逃课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其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时的逃课可能性,当今社会,网络的兴起、影视的发达、赚取额外收入机会的增加、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大大的提高了逃课的诱惑力,使得学生越来越难以安心于课堂,埋首于功课,专注于学业。同样的分析可应用于劳动力市场、经理市场等,当雇员或经理面临的外部机会(更容易的再就业、更多的提升机会、更可观的收入、更多的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