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误区与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5-01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和研究中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深刻批判的背景下产生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来体现主导作用;强调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能的提高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有效学习。一、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启发式是与注入式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视学生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仓库”,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启发式则与之相反,它是教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力图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其潜能。而且,行之有效的启发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启发式教学是指导教学的根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其一,启发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双边活动相互促进,教学与发展等基本教学规律。其二,启发式是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的具体方法颇多,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学任务所要实现的是学生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转化和素质的提高,而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启发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启发式是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其三,启发式是教学活动的普遍调节手段。首先,启发式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克服了其他具体、个别教学方法在特定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特殊功能的局限,体现出它适用于各学科、各类型教学活动的普遍调适作用效能。其次,启发式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调节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它们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