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_第1页
1/7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_第2页
2/7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_第3页
3/7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中国小麦著名品种在中国生产上广泛种植,利用时间较长,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小麦品种。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全国小麦生产上主要利用地方品种;50 年代推广地方良种和改良品种;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原来生产上种植的品种,逐渐被新育成或新引进的良种所取代;70 年代以来,先后又育成并推广了一批增产潜力较大的丰产、抗病品种。50 年代推广的品种碧蚂 1 号原西北农学院于 1947 年育成,1951 年推广,杂交组合为蚂蚱麦/碧玉麦(Quality)。弱冬性,中早熟。秆较硬,耐肥,不易倒伏。抗条锈病和散黑穗病。白粒、质佳,种子休眠期短,适应性广。1959 年全国种植面积达 600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淮冬麦区。南大 2419 中大 2419、齐头红,为意大利育成品种蒙塔那(Mentana)的穗选群体,杂交组合是 Rieti/Wilhelmina//akagomughi。前中央大学农学院于 1932 年引入,1939 年确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春性,中早熟。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口紧,不易落粒。抗条锈病和吸浆虫,易感赤霉病。50 年代大面积推广,60 年代初种植面积达 467 万公顷以上。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安徽、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省。甘肃 96 自美国引入品种,原名为 cil2203。杂交组合为Merit/Thatcher。1944 年引入甘肃省。1952 年开始推广。春性,中熟,对光照反应敏感。秆较硬,耐肥,不易倒伏。抗秆锈病、条锈病,腥黑穗病和吸浆虫。红粒、口紧,不易落粒。抗旱性较差。50 年代末种植面积为 66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春麦区。碧蚂 4 号原西北农学院于 1947 年育成,1951 年推广,杂交组合与碧蚂 1 号同。冬性比碧蚂 1 号稍强,抗寒力较好,但适应性不如碧蚂 1 号。1960 年种植面积达 110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山农 205 四川省万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56 年育成,组合为中农 28/合川光头。弱冬性,中早熟。茎秆矮壮,耐肥,抗倒伏力较强。较抗条锈病和散黑穗病。红粒,软质至半硬质。1966 年种植面积 53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四川省。50 年代较著名品种还有黄淮冬麦区的蚰子麦、蚂蚱麦,平原 50、商丘葫芦头、扁穗麦、徐州 438 等:北方冬麦区的农大 183、农大 36、华北 187 等:南方冬麦区的矮立多(arodito)、碧五麦(Quality)等;东北春麦区的合作 2 号,合作7 号等。60 年代推广的品种济南 2 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小麦著名品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