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理念与人的价值——关注每一位学生关键词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促进课堂氛围自由民主宽松(一)指导思想: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科教育在培养人,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帮助人的价值观的实现,促使每个人聪明、有意义地活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作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二)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是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学习目标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心声》这篇小说是自读课文,语言精美易懂,结构清晰明了。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诉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说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开端部分李京京参与公开课上表情朗读《万卡》的要求被拒绝,发展部分则是他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公开课上勇敢举手、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故事的高潮、结局。而另一情节线索是因李京京与文中万卡相似的家庭境遇所产生的阅读共鸣。现实与小说的相互交融、映衬,深层次地传达出心声的意旨。(三)学生分析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课堂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强,对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课型过程设计案例1、方法设计:文章有两条线索,设置了四个场景,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跌宕起伏,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设计为四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读,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巧引: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具有浪漫色彩的流星雨画面和音乐创设情景,巧妙引入课题。(2)妙链:以学生熟悉的歌词链接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激情。(3)畅谈:精选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4)深扩:拓展文本,挖掘小说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性与社会意义。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三维目标,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