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位学生——《心声》教学案例(一)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是这个单元选编的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学习目标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心声》这篇小说是自读课文,语言精美易懂,结构清晰明了。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诉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课型过程设计案例1、教学流程活动一倾诉心声——“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教师配音:“在很久以前,人们常盼望流星的出现,因为只要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很快实现。现在就让我们也对着流星许个愿吧!”展示流星划过天空的美丽画面,并播放歌曲《流星雨》,营造一个浪漫、神奇的想像空间。活动二倾听心声——“我在乎你的心里有多苦”老师激发学生:刚才我们一起道出了各自的心愿,这些珍藏在我们心中的秘密就是我们的心声。相互倾诉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友情更深了。现在我要给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李京京和万卡请大家迅速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看谁最先和他们交上朋友,体味他们心中的苦痛。在这一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旨在培养学生质疑自解自析的能力。其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2、看谁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快速梳理小说的情节?(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从文本中提炼关键语句的能力。)3、看谁能发现这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最突出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感知文章内容,到关注文章的表现形式,体会文章刻画人物最突出的方法是心理描写。)4、学生跳读描写李京京心理的段落,仔细揣摩李京京的心声。然后对着流星也来帮他许个愿!(重现流星雨的镜头)5、看谁能说说李京京读《万卡》的心愿为什么那么强烈?《万卡》为什么能那样拨动李京京的心弦?再次创设情景,闪现万卡和李京京的生活情景片段。第一组镜头(1)万卡被老板揪住头发,提到院子里用皮带狠狠地抽打。(2)万卡回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3)万卡梦中,看见爷爷坐在椅子上,小狗摇着尾巴走来走去。第二组镜头(1)李京京现在的生活:妈妈边哭边打京京,京京害怕的眼神。(2)李京京的童年生活:爷爷放下水烟袋,将京京揽在怀里,给他讲故事。(3)李京京在树林里读书,回想爷爷抽烟的快乐情景。课型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方式转变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环境: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来说,新课程课堂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学生要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学生要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最基本的东西。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小学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