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的可行性研究—2008年情报课题报告作者:王丹郝丹吴增炎王贵彬大庆石化公司水气厂1关于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蚯蚓塔式生态滤池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水、污泥工艺中的可行性。分析了该项新技术具有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蚯蚓生态滤池工艺高效节能,具有鲜明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技术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技术经济竞争优势,环境效益比较显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关键词:蚯蚓蚯蚓生物滤池污水污泥1前言目前,我国水污染状况依然严峻,而常规污水处理技术大多以SBR、AAO、AO、CASS、CAST、氧化沟、活性污泥等方法为主,存在着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维护管理复杂且污水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影响水污染治理的进度。另外,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治理的现状更不乐观,首先污水厂只注重水质的达标排放,忽略了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其次污泥处理费用昂贵,约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0%~50%,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30%~40%,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中,污泥处理工艺和配套设施极不完善,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不到25%,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完善的不到10%。原由法国智利等先开发利用的蚯蚓生物滤池(VBF)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规模灵活、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在国内,由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处理城市污水研究项目,将蚯蚓引到城市污水处理池,使污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和以污水中的悬浮物为主要食料的蚯蚓有效利用,形成一个“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系统,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而蚯蚓粪便中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又可作为微生物食科或作为高效农肥和土壤改良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在上海曲阳污水厂取得中试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了由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2因此,研究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的可行性,不但可以满足污水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将对污水处理技术先进可靠、经济高效、管理方便、生态性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2蚯蚓生物滤池(VBF)废水处理技术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同济大学首先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与传统处理法相比,该技术也是生物处理法,只是活性污泥的处理用蚯蚓代替,结合前处理--除渣、沈沙、除油后,进入水解槽污泥过滤床,截留污泥,然后进入高负荷生物滤床,滤水材料上加木屑等,使消化污泥活性污泥在木屑上长生物膜,蚯蚓来吃这层生物膜,达到无污泥的完全生物转化。2.1蚯蚓生态滤池构造蚯蚓生态滤池由布水器、滤料床和沉淀室构成。布水器起到均匀布水的作用,蚯蚓主要活动在滤料层的表层,滤料表面还铺有一定厚度的植物性填料,它能够起到二次布水,缓解水力冲刷对蚯蚓的影响,还能起到遮光,缓解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的作用,为蚯蚓的正常生存提供保障。进入蚯蚓生态滤池的污水经过蚯蚓等其他生物的吞食、降解和滤池的截流,进入滤池底部的沉淀室进行泥水分离,澄清的上清液作为系统总出水排出。污泥抽入蚯蚓滤床,在滤料表面生成好氧厌氧生物膜当蚯蚓食物.蚯蚓怕太湿的,所以,蚯蚓填料下置滤水砂石层。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处理流程为:废水→除渣沈砂除油→上流式填料水解酸化槽→分配盘→蚯蚓滤床→生物高率滤床→放流水2.2蚯蚓及蚯蚓生态滤池工作原理蚯蚓属变温动物,喜欢吞食肥力高的有机腐殖质,喜潮湿和阴暗,其极限生存温度为3~35℃,20~25℃是其生存的最适宜温度隅],最适宜蚯蚓活动的土壤含水量为20%~30%,饲料含水量一般以60%~70%最佳,如果蚯蚓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就会出现逃逸甚至死亡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生态治理中的蚯蚓主要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该蚓种繁殖快、趋肥性强,对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的适应范围广。蚯蚓生态滤池采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创造性地在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引入蚯蚓物种延长和扩展了原有的微生物代谢链,强化了生态系统富集与扩散、合成与分解、拮抗与协同等多种自然调控作用。蚯蚓主要以污水中的悬浮物、生物污泥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