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1)【学习目标】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重难点】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旧知回顾>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金属以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不、有金属、易、易、有。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Mg,Al。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易,单质表现出性,遇到剂时,就会发生反应。<新知探究>一、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氧气的反应:①钠暴露在空气中则会,生成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②钠在坩埚中加热,会熔化成,并剧烈反应,产生火焰,生成一种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结论:2、钠与水的反应现象: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成小球(说明该反应中产生,且说明钠的熔点),发出“”的声音,四处,水溶液变为色。化学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结论:(1)钠保存在或中(2)失火现场有钠存放时,不能用灭火,必须用灭火。二、钠的物理性质:钠质,呈光亮的色,密度比煤油,熔点为【知识检测】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错误的是A.金属钠很软,可用刀切割B.金属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C.金属钠的密度是1.1g·cm-3D.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2.取一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3.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4.把大小相同的三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下列溶液的烧杯中,说明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NaOH溶液中,现象:化学方程式(2)稀盐酸中,现象:化学方程式(3)CuSO4溶液中,现象:化学方程式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2)【学习目标】掌握金属镁、铝的化学性质。【学习重难点】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2<旧知回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钠与氧气反应2、钠与水反应<新知探究>一、镁、铝与氧气的反应1、镁与O2的反应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光,生成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铝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加热铝箔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的原因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形成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有的形成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二、铝与酸、碱的反应1、铝与酸反应现象:试管中有冒出,铝片慢慢;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铝与碱反应3现象:试管中有冒出,铝片慢慢;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论:酸、碱、盐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知识检测】1.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2.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A.盐酸B.硝酸C.氨水D.NaOH溶液3.已知铝既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若取等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在同样条件下相比()A.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多B.与碱反应产生氢气多C.一样多D.不知道铝粉的质量,无法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3)【学习目标】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学习重难点】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旧知回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铝与盐酸反应4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新知探究>1、铁与氧气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步骤(1)安装装置,检查。(2)在试管中放入和,将导管插入肥皂液形成泡沫。(3)加热湿棉花和还原铁粉,观察到时,用火柴点燃。实验现象:可以观察到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点燃肥皂泡可听到,冷却后得到。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和含铁的氧化物,化学方程式:3、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铁与硫酸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4、铁与盐溶液反应(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