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深层次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韩春永年月曰随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逐步健全,安全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市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态势,连续多年在呼伦贝尔市排名第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而且有时候还相当严峻。一些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明显,严重制约了我市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亟待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全市安全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没有理顺,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职能作用难以发挥。随着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安监部门的职能也在不断加强,同最初的综合监管逐步承担起了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等行业的具体监管责任。面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综合监管的安委办和承担具体监管的安监局去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要抓好繁杂面庞大的综合监管协调工作,又要搞好具体的监管监察,这对的一个缺少专业人员,人员编制经费等存在的问题的新单位来说,明显力不从心,监管队伍建设问题亟待解决。二是安全监管职能没有准确定位,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没有真正行成齐抓共管格局,安全监管有待加2强。由于政府职能调整,在安全生产方面,普遍存在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一些好的安全管理传统丢失,基层监管薄弱。一些乡镇安监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普遍不足,由于乡镇这一级没有执法权,但又承担安全监管责任,责权不统一,一线监管责任难以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条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职责不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现状,仅靠联合执法难以改变。另外,由于行业和地域差异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不健全。一些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制不健全,使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得不到认真贯彻落实。三是企业安全生产欠帐过多,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的扩张,建在郊区的化工企业,现已处于人口稠密的城区,加上企业历史包袱重,生存难以为继,安全投入和安全设施捉襟见肘。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的业主为节省安全技术培训、安全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开支,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压缩安全成本。特别旧城改造,阜丰公司、柴河铅锌矿等大企业相继入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动力。一些企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私招乱雇,人员管理混乱,农民工从事于苦、脏、累、险的矿山、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