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或质量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具体说,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系统受到不适当的干扰和破坏,不可再生资源被滥采滥用,以及因固体废物、噪声、振动、恶臭、放射线等造成对环境的损害。1-2、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1-3、环境效应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1-4、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三个方面,其中以化学因素为主。1-5、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1-6、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污染物、农业污染物、交通运输污染物、生活污染物四类,(也叫四种污染源) 。1-7、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电磁辐射、噪声等) ,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1-8、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1-9、其中物理化学迁移的主要方式有:(无机污染物的) 溶解 -沉淀、 氧化 -还原、 吸附 -解吸、水解、配位(螯合) ;(有机污染物的)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降解。1-10 生物迁移的形式主要有:吸收、生物积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代谢、生长、死亡。1-11、环境问题( 名词):是指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一切不利影响。2-1、按大气温度随垂直高度的变化情况,一般将大气层分为四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再往上称为逸散层。2-2、对流层中,大气温度正常情况下,高度增加,气温下降。2-3、气温垂直递减率:对流层中气温T 随高度 H 的增加而下降,温度随高度下降的速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5℃/100m。(或:对流层中,垂直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的降低值)。2-4、 逆温层: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一层称为逆温层;等温层 :气温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层。)2-5、气温的干绝热减温率:对一个干燥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气块,在大气中绝热每上升100m温度的降低值。 (约为 0.98℃,如气块在大气中下降100m,气块升温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