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讨论田文英唐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讨论[1]田文英 唐 凯【摘要】分析评价中国专利制度运行 20 年的成果和不足, 对于完善与中国经济科技相适应、 与世界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专利投入产出系统中, 用 R&D 投入与同期专利生产量实证分析专利制度的微观绩效, 用数据统计分析中国专利制度的宏观运行绩效。国内专利的授权量逐年猛增, 但制造专利数量不足, 而且国外制造专利的优势明显, 中国职务制造逐步成为带动制造专利增长的主导力量。相对于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 专利技术转化依旧低迷,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成为改进专利技术转化环境的首要任务。国际间专利技术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 随着国内各行业技术的进展以及国际环境的要求, 专利制度应当成为国外高新技术向中国转移的重要保障。【关键词】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绩效 中国专利法自 1985 年 4 月 1 日实施已经运行了近二十年。经过 1992 年和 的修订, 其保护标准已基本达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 协议要求。作为一种促进技术创新, 经济进展的法律制度, 专利制度涉及法律、 经济、 技术等多个领域, 对中国专利制度的运行状况的绩效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评估, 客观地分析评价制度运行的成果和不足, 以期将中国置于世界经济、 科技、 知识产权保护总体进展趋势的大格局中予以制度完善的构建,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 专利制度运行的微观绩效讨论微观绩效与效率有相同的含义, 泛指一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效果的对比。效率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制度是一个长期过程, 因此动态效率更为重要, 专利制度的微观绩效评价主要局限在专利的投入生产系统中。《 国 际 竞 争 力 年 度 报 告 》 (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简称《洛桑报告》) , 将专利生产率作为评价国家之间的科学基础设施情况, 以及反映国家科研能力状况指标。即: 专利生产率=当年授予国民专利数/R&D 人员数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根据中国科技统计网公布的数据进行计算, 1996- 中国专利生产率的变化如下: 由上图我们能够看出, 中国 1996- 专利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一个上升趋势, 1996-1999 年之间专利生产率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及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R&D 人员的科研技术水平,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