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重组质粒的转化 一、目的 1.了解感受态细胞生理特性及制备条件,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 2.掌握质粒DNA 转化大肠杆菌的方法,了解转化的条件和利用半乳糖苷酶基因插入失活选择重组质粒DNA 的原理。 二、原理 (一)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的原理 所谓感受态,是指细菌生长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培养物,只有某一生长阶段中的细菌才能作为转化的受体,能接受外源 DNA 而不将其降解的生理状态。感受态形成后,细胞生理状态会发生改变,出现各种蛋白质和酶,负责供体 DNA 的结合和加工等。细胞表面正电荷增加,通透性增加,形成能接受外来的DNA 分子的受体位点等。本实验为了把外源 DNA(重组质粒)引入大肠杆菌,就必须先制备能吸收外来 DNA 分子 的感受态细胞。在细菌中,能发生感受态细胞是占极少数。而且,细菌的感受态是在短暂时间内发生。 目前对感受态细胞能接受外来 DNA 分子的本质看法不一。主要有两种假说: 1、局部原生质体化假说――细胞表面的细胞壁结构发生变化,即局部失去细胞壁或局部溶解细胞壁,使 DNA 分子能通过质膜进细胞。证据有: (1)发芽的芽孢杆菌容易转化; (2)大肠杆菌的原生质体不能被噬菌体感染,却能受噬菌体DNA 转化; (3)适量的溶菌酶能提高转化率。 2、酶受体假说――感受态细胞的表面形成一种能接受DNA 的酶 位点,使 DNA 分子能进入细胞。证据是:(1)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如氯霉素,可以抑制转化作用; (2)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直有局部原生质化,但感受态只在生长对数期的中早期出现; (3)分离到感受态因子,能使非感受态细胞转变为感受细胞。 目前对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理论尚未有统一结论,但是许多实验室一直进行探索,试图从实验中获得明确回答。有人根据 pBR322 质粒 DNA 对 E・coli K――12X1776 菌株的转化结果,认为: 近来,在许多研究室都发现 CaCl2 对受体菌处理,可提高转化效率几十倍,通常把细胞悬浮在 pH6.0 的100mmol/L CaCl2 中,在冰浴条件下,放置过夜,转化率转高,但一过 24 小时,转化率测恢复为原来的水平。 (二)重组 D N A 的转化原理 我们已经制备好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接下的实验是把重组的DNA 引入受体细胞,使受体菌具有新的遗传特性,并从中选出转化子。作为受体的大肠杆菌C600 或 DH5α,必须不同外来 DNA 分子发生遗传重组,通常是 rec 基因缺陷型的突变体,同时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