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 1.2 冰箱:0~4℃。 1.3 恒温水浴 :44.5±0.5℃。 1.4 天平。 1.5 显微镜。1.6 均质器或乳钵。 1.7 平皿:直径为90mm。 1.8 试管。 1.9 吸管。 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 5mm。 1.12 载玻片。 1.13 酒精灯。 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 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 GB 4789.28中4.25 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 GB 4789.28中4.10 规定。 2.4 EC 肉汤:按 GB 4789.28中4.11 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 GB 4789.28中3.22 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 GB 4789.28中2.2 规定。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 1:10 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 1min,做成 1:10 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 1mL灭菌吸管吸取 1:10 稀释液 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 1:100 的稀释液。 3.1.3 另取 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 10 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 1 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 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 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 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 3 管,置 36±1℃ 温箱内,培养 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 36±1℃ 温箱内,培养 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 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