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十大保健作用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丰富多彩的养生健身术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完整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体系,及良好的、确切的、普遍的保健的作用和医疗效果,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引起国内外学者及民众的重视。笔者是中医界一名老兵,练太极拳已 53年,试从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略论太极拳的十大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在“心——君主之宫”(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统率与协调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维持“阴阳平衡”。 太极拳强调“心为令”、“意气为君”、“以心行气”和“势势存心揆用意”,把“心意”(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意识活动)放在首要地位。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根据笔者体会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意气为君骨肉臣”;两个字:“静”和“松”;三调整:“调心、调气、调身”;九要领:“静、聚、贯、顺、沉、畅、松、正、整”。这就是说,在练太极拳的时候要以“用意不用力”为最高指导原则,做到心神安静,内外放松,以心行气,以气运 身,神形合一,意气相依。调心要做到:心静——排除杂念,心 意入静;神聚——神形合一,炼气归神;意贯——意动形随,以意领气。调气要做到:和顺——呼吸自然,轻缓细匀;深沉——腹中鼓荡,气沉丹田;流畅——内气潜转,气遍周身。调身要做到:体松—内外放松,连贯圆活;身正——中正安舒,虚实分明;劲整——全身协调,刚柔相济。还要长期锻炼,持之以恒,从而起到强心、养肝、健脾、补肺、固肾、益脑、调气、和血、炼性、怡情的作用。 一、 强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取得了相对的平衡。心神安定,不受外界干扰,可使思维清明敏捷,语言流利清晰。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淤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汗为心液”,心神安定,心气充足,能统摄津液正常运行,汗液排泄,不致失常。 二、 养肝 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肝阳自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