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在历史迷雾中的缚娄古国 何志成 2 0 0 0 年 6 月,考古部门在博罗城区以北约 3 公里处的横岭山,挖掘出 3 0 0 余座先秦前古墓,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广东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先秦古墓群。2 0 0 3 年 1 0 月,在龙川县城东南约 2 0 公里的登云镇,又惊现一个大面积的古墓群,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亦是西周至春秋的古墓群。惠州及东江流域这两个重大考古发现,一个古书记载的“缚娄国”呼之欲出。如果缚娄古国真的存在,那么它的国都在那里?它的文明程度如何?民情风俗如何?他们生产了什么?它什么时候衰落?为什么会衰落?所有这一切都给后人留下一个个难解之谜。为此,笔者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探索这个失落在历史迷雾中的缚罗古国。 一、先秦前惠州不属九州封域 《禹贡》九州,入晋后大多数史书皆云岭南和惠州地区属古扬州。如《晋书.地理志》曰岭南交、广两州属“禹贡扬之域”;接着南北朝宋.裴骃注解《史记.尉佗传》“秦并天下,略定扬越”中“扬越”一名曰:“张晏曰扬州之南越也。”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接着又曰:“夏禹九州,本属扬州,故云扬越。”清.光绪《惠州府志.沿革》中又跟着曰:“惠州府,禹贡扬州南境,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博罗县„„”。就这样以讹传讹,最后把惠州先秦前地域归属古扬州定了型。 实际上,岭南及惠州地区先秦前不属九州封域之内。在《夏书.禹贡》中,荆州的区域范围是北起湖北荆山,南至湖南衡山;扬州的区域范围是“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早在1200年,唐朝著名历史学家杜佑所撰《通典.州郡》中曰:“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具体位置是从淮南、东南沿海,至广东潮汕地区。按近代地理划分,大庾岭经江西龙南,至安远折向南行,接广东兴宁、五华,趋海丰入海,隔潮、闽于东,属古扬州地域;而惠州及岭南地区在大庾岭南支以西,不属古扬州地域。杜佑在《通典.州郡》中还指出:“自晋以后,历代史皆云五岭之南至於海,并是禹贡扬州之地。按禹贡物产贡赋,职方山薮川浸,皆不及五岭之外。又按荆州南境至衡山之阳,若五岭之南在九州封域,则以隣接宜属荆州,岂有舍荆而属扬,斯不然矣,此则近史之误也。” 对于《史记.尉佗传》中“扬越”一名,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在先秦吕不韦所撰《吕氏春秋.有始览》中曰:“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也就是说,夏、商、周三代前古扬州、古荆州,即春秋战国的越国和楚国,故后来称扬州为“扬越”,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