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辨证治疗 头痛一病,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按经络可分为三阳头痛和三阴头痛,按病情、病程、发作规律、疼痛部位可分为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颠顶痛。此外还有头胀,也归为头痛一类。分述如下: 一、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包括感冒头痛、厥逆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湿热头痛。 感冒头痛:因外感风邪所致。症见头痛、鼻塞、声重,自汗,恶风,脉浮缓。治宜祛风解表,方用芎芷香苏散(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川芎、白芷、陈皮、香附、苏叶、苍术、甘草)、十味芎苏散(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川芎6 克,半夏 5 克,赤茯苓、紫苏叶、柴胡、葛根各4 克,陈皮、枳壳、甘草各2.5 克,桔梗2 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共为粗末,水煎服)等,若挟寒、挟热、挟湿者,则参照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疼痛论治。 厥逆头痛:又称 脑逆头痛。由 寒邪犯 脑所致。症见头痛连 齿 。治宜温 散寒邪。方用羌 活 附子 汤 (明 ·王 肯 堂 《证治准 绳 》:黄 芪 、麻 黄 、羌 活 、苍术、防 风、升 麻 、甘草、黑 附子 、白芷、白僵 蚕 、黄 柏 )、白附子 散(元 ·危 亦 林《世医得效方》:麻黄、天南星、乌头、白附子、朱砂、麝香、干姜、全蝎)等。 风寒头痛:由风寒之邪外袭所致。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可用桂枝羌活汤(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桂枝、羌活、防风、甘草)、祛邪立效散(清·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荆芥、羌活、防风、桂枝、细辛、苏叶、生姜)等。 风热头痛:由风热上扰所致。症见头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齿痛,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清空膏(金·李杲《兰室秘藏》:川芎 20 克,柴胡26 克,黄连、防风、羌活各40 克,炙甘草 20 克,黄芩110 克,为末,每服8 克。治风湿热上壅头目、偏正头痛年久不愈者)、石膏散(《证 治准 绳 》:川芎、白芷 、石膏)、桑 菊饮(清·吴 鞠 通 《温 病条 辨 》:桑 叶 10 克,菊 花 4 克,杏 仁 8 克,连翘 6 克,薄荷 3 克,桔 梗 8 克,甘草 3 克,苇 根 8 克,水 煎 服)等方。 风湿头痛:由风邪外袭、湿浊上蒙 所致。症见疼 痛如 裹 ,肢 体 困 重 ,胸 闷腹 胀,恶心 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