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骨骼 头部骨骼分为颅骨部分和颜面部分。颅骨部分包括:额骨(1 块)、顶骨(2 块)、枕骨(1 块)、颞骨(2 块)、蝶骨(左右外部露出两块,实际为相连的一块骨骼);颜面部分:鼻骨(2 块)、颧骨(2 块)、上颌骨(2 块)、下颌骨(1 块)。 1 .额丘 位置:额骨正面、眉弓上方,靠近头顶的两个高点。 结构意义:是额头的正面高点,从这两点向上逐渐向头顶过度。男性这两点突出,女性额骨的中心可能高过这两点。 2 .颞线 位置:眉弓外侧、颧骨上端,贯穿额骨两侧。 结构意义:眉弓在额骨下方隆起,下面是深陷的眼眶,是额头和眼窝的交界结构,往往和眉毛重叠。 3 .鼻骨高点 位置:两个鼻骨高点在鼻子中间偏上,下边是软骨组织。 结构意义:标志着鼻梁的高度、宽度,也能标志出鼻梁正面、侧面的转折点。 4 .颧突 位置:颧骨的高点 结构意义:是面部正面、侧面、侧面下部和上部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面部正面的宽窄、颧骨的高矮。 5 .下颌结节 位置:正面下巴上的左右高点。 结构意义:是面部下巴上,正面、侧面、底面的重要转折,标志着下巴的宽度。 6 .下颌角 位置:下颌骨后方下端角。 结构意义:标志着下颌骨的长短、宽窄和下巴的角度。 7 .顶盖隆起 位置:头顶中线上的高点。 结构意义:标志着头顶中线的位置和头颅的基本型。 8 .顶骨隆起 位置:在顶骨上,沿颞线向后延伸。 结构意义:此隆起是头部侧面和顶面的转折线。 9 .颞骨颧突 头部侧面的最高点。 面部肌肉 面部肌肉在造型上远没有头骨起的作用大,但对面部的表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额肌 位置:额骨正面、眉弓上方。 作用:向上提拉眼眶上的皮肤和肌肉。 2 .降眉间肌 位置:眉心、鼻骨上部。 作用:向下拉动额头表面皮肤向下。 3 .皱眉肌 位置:眼眶上沿、靠近眉心。 作用:向中心拉动眼眶皮肤运动。 4 .颞肌 位置:颞骨两侧。 5 .眼轮匝肌 位置:眼缝周围。 作用:只闭眼、不睁眼。 6 .鼻肌 位置:鼻孔上部鼻侧。 作用:扩大缩小鼻孔。 7 .颧肌 位置:颧骨到嘴角。 作用:提拉上唇、嘴角。 8 .上唇方肌 位置:分内眦头、眼眶下头和颧骨头三股,成放射状分布于鼻子左右的面部。 作用:提拉上唇等。 9 .口轮匝肌 位置:口缝周围。 作用:闭嘴和各种嘴的动作。口轮匝肌内圈收缩时,能紧闭口裂做抿嘴表情;外圈收缩时,并在颏肌作用下,做撅嘴表情。 1 0 .下唇方肌 位置:口轮匝肌下方到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