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器乐教学 我 追 求 的 却 是 通 过 要 学 生 自 己 奏 乐 , 即 通 过 即 兴 演 奏 并 设 计 自 己 的 音 乐 , 以 达 到 学 生 的 主 动性 , 所 以 , 我 不 想 用 高 度 发 展 了 的 艺 术 性 乐 器 来 训 练 , 而 用 一 种 以 节 奏 性 为 主 , 并 比 较 容 易学 会 的 原 始 乐 器 , 和 机 体 相 近 的 乐 器 … … 为 这 些 乐 器 设 计 音 乐 的 方 式 , 是 从 在 乐 器 上 演 奏 本身 产 生 。— — 奥尔夫注① 器 乐 教 学 是 奥 尔 夫 为 世 界 音 乐 教 育 奉 献 的 一 颗 明 珠 。 到 了 二 十 世 纪 初 , 众 多 的 热 心 音 乐 教 育改 革 的 学 者 、教 师苦于“没有一 种乐 器 能够被认为 是 理想的 ”。([美]穆塞尔 , 格连著《学 校音 乐 教 育 》)。 自《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 然而早在二十年代中,奥尔夫在探讨原本性音乐教育时,首先就从乐器问题入手,开始了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音乐方面的培训肯定和迄今一般的有所不同。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这必然导致了节奏性乐器的突出。… … 奥尔夫与凯特曼在器乐教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 (1) 创造了被称为“奥尔夫乐器”的一整套适于学校音乐教学使用的乐器。 (2) 为这套特殊编配的乐器创编了大量示范性的教材。、 (3) 创造了一套在教学中教授乐器弹奏的方法,利用这套乐器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即兴的教学方法。 这些贡献至今还无人超过,还没有被替代的(只有不断补充的),仍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没有因国界,因民族,因不同的文化传统被任何国家视为格格不入,反倒是在与不同传统文化的结 合 中更 迸 发出无限 的光 芒 。 器乐教学的价 值 在我 国还末 得 到充分 地 认 识 。当 然究 竟 什 么 乐器适于进课 堂 我 们 还缺 乏 深 入研 究 和科 学地 选 择 。总 的讲 器乐进课 堂 在我 国音乐教学中是很 薄 弱 的一环 。在校外 教育上,虽 然考 级 已 大大促 进了器乐学习 ,但 教育观 念 、教学方法及 教材的陈 旧 和滞 后 ,所带 来的负面影 响 已 成 为广 大教育工作者 和家长 们 的焦 虑 。甚 至其 结 果 是南 辕 北 辙 ; 我 们 培养 了太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