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 自主性课程设计与开发愈来愈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 日前,在深圳、上海举办了“中国企业大学与课程开发研讨会”,课程设计与开发同课程体系规划、知识管理、学习迁移等一样,成为与会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任何一所企业大学,教学系统设计是灵魂,因为课程质量是底线。 ”国际培训、绩效与教学标准委员会理事顾立民说。 顾立民指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即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开发,国内简称“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等。它之所以受企业重视,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从企业培训发展历程来看,目前中国的培训业正在朝“战略化、职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国内标杆企业在培训的战略化、职能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培训课程进行系统开发的专业能力总体上仍逊于西方先进企业。 其次,从企业大学成功要素来看,课程开发质量是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而培训课程体系也最能体现企业大学的软实力。 第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自主性课程开发更有利于内部知识的沉淀。当然,对学习与绩效专业人士而言,是否具备课程开发能力也是一种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 “培训是科学,授课是艺术。”顾立民指出。 2 国药大学研发总监张立志也认为,没有定制化的内训课程,就没有企业大学的未来。与国际优秀企业相比,中国很多企业员工规模大,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知识管理,无法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分散知识系统化”,而内部课程开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国内开发课程现状及问题 美国安迪曼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崔连斌博士介绍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基于ADDIE 模型的各种课程开发模型的变体已经成为课程开发方法的主旋律。“不过,相较于国外,国内在课程开发的认知、操作上仍存在着不足。”崔连斌指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钙”: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和工具。 “近视”:急功近利严重。 “无免疫”: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贫血”:课程开发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无信仰”:课程开发态度不端正。 “我们的企业大学院长、校长也还是在跟着感觉走,并没有学到国外企业的培训精华。而企业高层领导对课程开发也没有概念,重视程度仍不够。”顾立民认为。 普尔摩首席课程设计与开发顾问孙波认为,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质,就是把优秀员工的经验与方法复制到普通员工的身上,使其也成为优秀员工,进而解决问题,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