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建问题。但在现实中,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主要体现在人为因素比较多、比较普遍,使固定资产这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为此,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如何使用和管理,如何严密组织、精心设计,如何按国家规定、制度执行,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拟对此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解析马克思曾对固定资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资料成为固定资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它在生产流通过程中起作用,即只有当作劳动手段投入生产的,才能成为固定资产:二是它与产品分开,与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尽管马克思给出的固定资产定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得来的,但对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定义基本一致,即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主要劳动资料,其数量、质量和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企业资产总值中资产份额大,具有耗资多、单位价值大、使用年限长、风险大等特点,其结构、状况、管理水平、运行质量和运转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用好管好固定资产。另外,固定资产的类别多、投资额大,其管理、核算及涉税政策都较为复杂,如能从固定资产的立项、购建、使用和处置等多环节上进行纳税筹划,服务于企业理财目标和战略经营目标,无疑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可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来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化形式,包括:验收和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