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内心的独特感受,表达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喜怒哀乐就是情绪的形式,情绪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可见,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也是容易拉近关系受别人影响的时候。因此教师首先要识别情绪。 许多教师时刻关注着中学生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他们怕情绪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业。教师一旦发现中学生的情绪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都希望马上把它调整到最好。但是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成人不同,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而且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的稳定性较差;他们的情绪波动幅度较成年人大,频率也较成年人高;其情绪波动,甚至有时候消极情绪的产生,都属 于在 中学这个特殊 的发展 阶 段 出 现的正常现象 。如果 情绪波动在 正常的范 围 内,不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 康 水 平 ,只 有当 情绪波动超 出 正常范 围 ,产生过度的不良 情绪时,教师才 有必 要进 行 干 预 。如果 教师过于干 涉 中学生正常范 围 内的情绪波动,反而会产生一些 不良 后 果 。 对于成年人来 讲 ,情绪管 理主要通 过本 人身体力行 来 进 行 。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发展 时期,心理仍 不够 成熟,他们虽 然 有一定的自 主管理情绪的能力,但自 我 调节的力量 毕 竟 有限 。因此教师可以 协 助 学生管 理情绪,尽 可能地防 止 他们产生情绪问 题 。教师要会定情,即 稳定学生情绪;教师要会共 情,即 理解 学生情绪。教师要有激 情,即 激 发学生情绪。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能有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降低他们产生情绪障碍的概率。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举办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例如:教学实践体验,班会,运动会,拔河比赛等。 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措施在各类活动中以及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教会学生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加以及时调整。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之中,自我感知能力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确认这种不良情绪是客观存在的。告诉学生,我们不应逃避,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手段来减轻其带来的影响或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例如,两个同学犯了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