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 长沙市浏阳市奎文实验小学 张爱平 案例评析 看了《让离群的孤雁重回雁群》这个案例,我们能体会到:人际关系紧张的孩子同样需要老师及时干预。 无疑,班主任郭老师是细心的。当她回教室取教案时,敏锐地发现了小军同学的孤僻问题。接着,为了打开小军心灵的大锁,郭老师花了不少心思。与小军谈心、找学生调查、与家长联系、召开主题班会……尽管遇到挫折,但依然不放弃,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郭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这样,班上的孤僻孩子就能得到及时救助。 学生离群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要求老师多方面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郭美娥老师在处理的时候把学生摆在一个和她平等的位置去考虑,像朋友一样地去帮助小军。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她不厌其烦地去了解小军孤僻的原因,再去寻找一些解决方法,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朝健康方向发展。 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表面上看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这样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帮助,则很容易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甚至走向轻生。所以,此类问题班主任不容忽视。 和谐快乐的班级环境是创造一切班级“神话”的开始。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是我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必要前提。 “如何教育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这是该案例留给我们的思考题。 下面,我将对此话题谈谈看法。 深度思考 “我不想呆在这个学校了” “我要换班” “我很孤独,找不到可以交朋友的人。” “班上的同学都很幼稚,跟他们没什么可聊的。” “我恨死他(她)了,我诅咒他……” 我经常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抱怨。言为心声,这些抱怨告诉我,此时,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老师去化解、引导。 调查显示:约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约10%左右的学生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研究显示,在学校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学生心理矛盾、心理疾病均呈上升趋势。一部分学生倍受人际关系困惑之苦,在嫉妒、猜忌、敌视、自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中煎熬,致使学习效率下降,且影响到身心健康。一部分学生情绪起伏颇大,对人格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敌视、不友善的性格,动不动就攻击别人。少数学生甚至有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与人对视,他们冷漠怕羞,极度内向,独来独往,表现出社交适应能力差等个性缺陷等问题。 案例:我的初中同学超超如今 33岁尚单身 超超智力正常,可小学、初中经常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