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一 、“问题解决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 选题 1 . 仍有少量课题偏大或不能以特性值表示。 由于小组未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好课题,所以课题名称未做到简洁、 清楚,也看不出其特性值。 2 . 课题名称手段加目的。 如:“优化改进氧枪参数,提高转炉产能”、“减少锥度表报废,降低量具成本”等。 3 . 选题理由不直接,没用数据表达。 选题理由不能体现本小组的特点,放之四海而皆准,许多成果选题中没用数据说话,选题理由讲的全是重要性和理论概述 4 . 文字描述太多。 有部分小组的选题理由多达几百字以上。 5 . 有一 些课题问题及原因很清楚、 直接,不适宜组织小组活动。 二、 现状调查 1 . 现状调查不能为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 . 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分层,最终确定关键问题 3 . 现状调查收集数据的时间没有约束,不可对比。 有的小组收集 2 0 0 1 年至 2 0 0 4 年的数据,而效果检查仅有三 2 个 月 的 数 据 。 4. 数 据 太 少 。 部 分 小 组 活 动 全 过 程 仅 围 绕 3 个 至 4 个 数 据 做 调 查 、分 析、研究。 5. 数 据 缺乏科学性。 如排列图中所列项目没有计量单位或计量单位不一致。 还有的 课题从选题开始,统计周期用不同计量单位,选题用时、现状调 查 用日、设定目标用季、效果检查 用千件、月 等,其中的 换算关系说不清楚,也不具有可比性。 6. 排列图不起作用。 上述实例显示有些小 组 用排列图,但排出的 关键问题与目标值确定不相关,画排列图成了形式。 7. 把 A 类因素作为关键少 数 。 仍有一些小 组 画排列图以 2/8 原则作为确定关键少 数 的 依据 ,我们反复强调 关键少 数 要看三点,一是看图形,关键问题比例高;二是看目标,对目标影响大;三是看实际能解决的 问题(不可抗拒因素排除)。 8. 画图、标注不规范。 三、目标确定 1. 目标值未量化。 只有定性目标,没有量化的 目标值。 3 2 . 目标值高且依据不足。 小组在定目标值时,没有充分考虑本次活动过程所能改进的程度。如用排列图排列出关键问题,目标值却定为 1 0 0 %。这种情况下不是排列图不起作用,就是目标值实现不了。 有的小组排出关键问题后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确定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因而使目标值确定依据不足。 有的小组,现状调查做的深入细致,但制定目标时却没进行准确的计算,以致使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