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情绪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各种事情,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这种内心体验,一般心理学上叫做情绪。由于每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不同,内心体验不一样,情绪就也不一样。好的情绪可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推进作用,负性的情绪则可能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及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疏泄不良的情绪,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倾诉法:把心中的苦闷或思想矛盾以科学的方法倾诉出来,以减轻或消除个体的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2 .转移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或脱离引起情绪的环境,做放松运动等。 3 .意控法:是指通过意志的努力,把引起负性情绪的刺激从清醒的意识中除去。 4 .清醒法:即直截了当地指出缺点所在,予以严厉的批评,以唤醒个体的良知,使之醒悟。 5 .遗忘法:在一定条件下,主动地忘掉一些事情,不去想它,不要提它,也是调节心态的一种方法。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 通过以上方法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都可得到舒缓,我们可以正常的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抑郁、焦虑较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则自我调节可能会无济于事,需要及时的到专科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诊疗帮助,以便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中。 焦虑症的防治 发布日期:2 0 1 4 -0 9 -2 2 浏览量:2 7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由于焦虑情绪的产生,迫使人们萌生出逃避的主观意愿,故在某种程度上,焦虑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会,如:临考前食欲不振,失眠,心慌出汗,尿频等,如果能自行缓解就不算做是一种疾病,但如果持续存在,即使细微的小事都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才算做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焦虑症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如科研、教学、机关、管理人员居多。因此对这部分人群的关注是十分必要。 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前者多见于性格内向,过于神经质的人群,后者常与激烈竞争、超负荷工作、长期脑力劳动、人际关系紧张等密切相关。焦虑症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焦虑也称为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濒死感,恐惧不安,心脏剧烈跳动,胸闷气短,四肢或口周麻木,面色苍白,腹部坠胀感等。慢性焦虑也称为广泛性焦虑,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