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较文学作业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比较 0 7 中文二班 舒颖 学号:0 7 0 5 0 1 9 1 1 4 2 亨利克.易卜生(1828 年3 月20 日——1906 年5 月23 日)是有世界声誉的挪威剧作家,欧洲近代剧的创始人,他的剧作以思想性的深刻著称,在一八七九年他写出了著名的《玩偶之家》,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虚伪,塑造了一个叛逆女性娜拉的形象,歌颂了妇女的解放。而这一著作于一九一八年由中国《新青年》杂志,以专号形式译载传入中国,对中国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起了不小的作用。当时中国革命的战斗先锋——鲁迅就颇受其影响,他在当时的一次演说中就径直题为《娜拉走后怎样》,并同时于一九二六年又发表了《伤逝》,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娜拉——子君。《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子君明显 带 有娜拉的影子,然 而她 们 更 多 的是不同点 ,子君并不是另 一个娜拉的再 现 。 “娜拉”这一形象的出现 更 是给 当时的中国带 来 了一股 妇女解放的清 风 。鲁迅先生可 以说也 是易卜生的忠 实 读 者 之一,他对易卜生作品 中所 表现 出来 的进步思想尤 为推 崇 ,认 为那 是“力 抗 时俗 ,示 主观倾 向 之极 致 ”。 一. 从 作者 的态 度 来 看 易卜生对娜拉这一想象是赞 扬 的、 喜 爱的,《玩偶之家》基 本 上是一部以娜拉为主角 的戏 ,其它 角 色 都 只 是她 的陪 衬 ,有挪威评 论 家曾 经 写道“我 们 马 上 就发现 ,易卜生是多 么 喜 爱她 。除 培 尔 ·金 特 外 ,在他全 部的人物 画 廊 中,没 有任 何 人物 像 她 这样,哪 怕 近似 也 好 ,描 3 写得如此可爱” 。相比之下,鲁迅对子君,有同情,有希望,但绝谈不上是赞美或喜爱,子君更多地被塑造为一个有思想局限,盲目地投入爱情但又流于生活琐事的女子形象,或者可以这样说罢,子君这一形象是鲁迅对“娜拉” 的一种理性思考,他在用子君的经历告诉别人:不要一味地只看到娜拉身上的叛逆和勇气,而应该认清楚现实的严峻就是个性的解放终究离不开社会的解放,追求到了自由的爱情后还需要走更坚实的道路,而不是把眼光停留在两个人的甜蜜与安宁中,这样就会无法抵御社会的经济压力,爱情也就随之失去了附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鲁迅曾写过一篇《娜拉出走以后》,他认为娜拉出走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