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蛋白质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它体液及组织分泌物中。一般可分为五种。2、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尤其是球蛋白中,存在着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α-螺旋、β-折叠片段、 β-转角等)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3、纤维状蛋白:纤维状蛋白分子结构比较有规律,分子极不对称,呈极细的纤维状,溶解性能差,在生物体内具保护、支持、结缔的功能,如毛发中的角蛋白,血纤维蛋白等。4、盐析作用: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可以破坏蛋白质胶体周围的水膜,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因此使蛋白质产生沉淀,这种加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盐析作用。5、球状蛋白:球状蛋白的空间结构远比纤维状蛋白复杂,分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溶解性能好,如血红蛋白、清蛋白、激素蛋白等。#6、疏水相互作用:蛋白质分子某些疏水基团有自然避开水相的趋势而自相黏附,使蛋白质折叠趋於形成球状蛋白质结构时,总是倾向将非极性基团埋在分子内部,这一现象称为疏水相互作用。7、简单蛋白与结合蛋白简单蛋白:完全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称为简单蛋白。结合蛋白:除了蛋白质部分外,还有非蛋白成分,这种蛋白叫结合蛋白。8、别构现象:当有些蛋白质表现其生理功能时,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分子的性质,这种现象称别构现象。9、分子病:指某种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与正常的有所不同的遗传病。10、多肽链:多个氨基酸以肽键相互连接形成多肽,多肽为链状结构,又叫多肽链。11、桑格( Sanger)反应:即 2,4 二硝基氟苯与 α —氨基酸中氨基反应生成DNP- 氨基酸,是黄色二硝基苯衍生物。用此反应可以N-端氨基酸的种类。是生化学家Sanger 创用,故称桑格反应。12、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 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NH 2 和- COOH 的解离度完全相等,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 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13、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链的氨基酸单位已不是完整的氨基酸分子,其中每一个-NH - CH-CO-│单位称为氨基酸残基。R 14、别构现象:当有些蛋白质分子表现其生物功能时,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整个分子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别构现象。15、肽键平面:组成肽键(酰胺键)的六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