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破损的人民币养蚯蚓,这不是传说人民币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一样物品,买菜、逛街,交水电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 如果碰到残破的纸币, 您可以到银行进行兑换, 但是您知道这些残破的纸币在被银行回收后,又会辗转去哪里吗?央视新闻为你揭秘残币的去向。在天津,记者经允许后进入一辆从天津运往保定的运钞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 运钞车必须有武装押运。 不管是人民币完整券还是人民币残币,都必须由特种运钞车来执行运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为了保证安全,运钞车只能在白天运输,同时,废钞销毁地点也不能在城区里。 记者跟随运钞车从天津的高速上下来,开车的司机说,这条小路已经走了十几年,两边是农田,知道的人很少。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记者来到位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残币销毁地点。这个销毁地点并不起眼, 看上去与普通的工厂一样。常见的银行运钞车,门都是从后面打开的,而运输残币的押送车的车门是从两边打开的, 里面装的不是钞票专用的铁皮箱,而是 8 个巨型麻袋。 从外面可以隐约看到麻袋里装的东西颜色并不相同,有粉色的、 有绿色的。 粉色的是 100元的残币,绿色的是50 元的残币。残币被处理成小圆柱体, 重量大概 100 多克,原先的面值大约 17000 多元。虽然运钞车的装载量最大可以达到8 吨,但是每次运输的量一般不会太大。记者跟随的这辆车总共运输了4 吨残币,折合上亿元。残币废料在糙渣处理的车间进行最后处理,经过脱墨、解湿强等程序,然后变成纸浆纤维,用于后段的造纸生产。在销毁车间,记者看到,一台三米多高、十几米长的大型机器正在运转。机器的一端是进料口, 工人把一袋一袋的人民币废料倒进了这个大槽子里进行搅拌,通过容器内置的销毁刀将残币进行搅拌。纸币变成纸浆需要经过脱墨处理,所谓脱墨就是要清除残币上的图案和文字,而钞票的脱墨比一般废纸更难, 因为钞票的湿强很高。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脱墨的环节终于完成,残币脱去了颜色变成了白色的纸片。之后再经过解离等几道程序后,纸片中的纤维被分离出来,残币就变成了白色纸浆。工作人员说,每年销毁各种券别的废料加在一起大概6000 吨左右,折合成人民币大概要几千个亿元。由于人民币的原料主要是棉花,所以这些残币在经过处理变成纸浆后,它的吸水性和柔韧性更强, 更适合于生活用纸。 去年 APEC 会议上曾用过的一种会议纸就用是人民币残币制作出来的。在残币循环再生产的过程中,除了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