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这样在农村的生活结构中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留守儿童。这些孩子 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家庭教育不当,亲情严重缺失,使他们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了健康成长。本课题主要分析和研究“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与案例。一、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多数耕地已被征用为高速公路、铁路、苗木基地以及大棚种植园等,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据调查,农村近 85% 的男女壮年都出到外面打工营生,年初出门, 年末回家,一年在家呆不了10 天,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生活状况已经成为现在农民的生活趋势。他们在外面尝到了甜头,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看到了新的希望,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一窝蜂地去实现自己的外出打工梦。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我校位于五里铺村中心,是一所农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 101 名,其中留守儿童89 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8% ,孤儿 2 人,单亲家庭子女4 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文盲或半文盲, 无法辅导孩子学习, 重“养”不重“教”,还有一部分孩子中午经常不回家吃饭,一个馒头就可应付,至于思想文化教育更无暇顾及。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 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