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我区当前农村违法用地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违法用地,特别是中心 XX 县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村违法用地乱搭乱建行为居高不下,执法难、难执法的情况未根本好转,违法用地处罚执行难的问题,已成为推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瓶颈,严重地影响了执法的公平和公正。为此,结合相邻一些县(市)的做法,最近我局对违法用地突出且处理难度较大的部分镇(乡)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村民违法用地成因 近年来,中央把“地根”与“银根”当成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闸门,特别是“国六条”和“国八条”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土地的管理力度,国土系统普遍加强了领导力度,对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的认识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统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村民抢占宅基地新建住宅或扩建房屋的行为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谋生”。因住房确实紧张或因灾害损害,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谋利”。从调查情况看,以“谋利”为目的依然是导致当前农村违法占地,乱搭乱建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土地房产价位攀升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部分村民抢占地盘非法建房,用于出租、出售和搞经营。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地价逐增,要取得用地更加困难,在违法用地得益、合法用地吃亏的 思想支配下,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建设,造成既成事实。以此作为筹码,期望以后在拆迁赔付中获取高额的利润。同时,相当多的群众土地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人认为现在违法用地到处可见,已经法不责众,存在着随大流,见怪不怪的思想。甚至个别村干部,默许甚至指使违法建房。所以一些人敢于违法用地,即使被依法责令停建的情况下,依然实施抢建,直至建成,增加了处罚执行的难度。 二、当前违法用地处罚执行难的原因 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的现象,侵害了农民利益,已带来大量土地信访,严重扰乱正常的土地管理和行政管理秩序,增加了违法用地处罚执行的难度,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土地强制执法缺乏法律支撑。要使违法者不敢违法,就必须提高违法的成本,使违法者得不到利益。但制止难、处理难、执行难的现象仍然是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的顽症,使违法者得不到应有惩处。(1)制止难。《土地管理法》赋予了国土部门执法监察人员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那些不听劝阻的违章者,依照现行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