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1/14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2/14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3/14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精选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第 1 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1 复习笔记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 文学革命的背景由于晚清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都没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有必要通过思想启蒙来改造社会意识和民族心性,建设全新的意识形态,从而完成建立独立、统一、富强、文明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于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运动倡导者们将文学视为思想启蒙的最佳工具,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随即展开。2 开始标志1917 年 1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倡导文学革命,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开始。3 革命主张(1)“八不主义”① 形成过程a. 提出:1916 年胡适在《寄独秀》中提出“八事”。b・发展:1917 年《文学改良刍议》重新排列“八事”顺序,并加以具体阐释。c.形成:1918 年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修改“八事”,形成“八不主义”。② 内容a. 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从文学内容着眼,强调文学要有真挚的情感和高远的思想。b. 不模仿古人。从文学形式着眼,强调“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c. 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强调文法结构的重要性。d. 不做无病之呻吟。主要批评青年人容易悲观的创作情绪。e. 不用套语滥调。这些套语滥调主要是指旧诗文中的“蹉跎”“寥落”“斜阳”“芳草”等。f. 不用典。指出过度用典或用典不当会妨碍文学的抒情达意。g. 不讲对仗。指出对仗最大的流弊就是束缚人的自由。h. 不避俗字俗语。即提倡白话文学。③ 意义“八不主义”主要把语言、形式问题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对于当时仍然统治文坛的旧文学的弊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学革命正是要彻底颠覆白话与古文的地位,把白话文建设成为彻上彻下的、全民族的书写工具。而“八不主义”所掀起的语言、形式的革命旨在为文学表现现代生活扫清障碍,是文学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2)“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1918 年,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将其文学革命主张概括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