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光学冷加工实习报告一:前言光学加工设备和光学工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孔夫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说明设备在工艺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光学加工设备和国际上光学设备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即脚踏、机动、电动。基本是两大系列,一是德国系列、二是日本系列。解放前主要是德国设备为主,即从1936 年云光厂成立,从国外引进的德国设备如:单轴粗磨机、二轴精磨抛光机、四轴精磨抛光机、五轴精磨抛光机等。 二是伪满的大陆科学院为维修使用的光学仪器从日本购进的设备。 解放后 156 项中的西光厂又从苏联购进了光学加工设备、它的原型机亦是德国设备、 如ЩМ -500 和ЩnМ-350 型单轴粗磨机、ЩnМ-350 三轴精磨抛光机、 ЩnМ-200 中型六轴精磨抛光机、和ЩnМ-60 小型六轴抛光机以及 Ц -2 型定心磨边机等。由古典方法转向机械化粗磨(铣磨)、准球心抛光,是光学制造业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对光学加工改革起着推动作用的是兵器工业“739”会议。上世纪七十年中期是我国光学制造技术大变革的时期。八十年代光学制造技术最大变革由成盘加工转向单件加工。单件加工很早就在日本采用,1983 年“北总”是从日本引进PenTaxK1000相机开始引进这种技术和设备的。而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早在这以前从事劳务出口时,在日本已经接确此项工艺, 但由于我们在八十年代初期,虽然引进了设备,而在工艺结构上还不完善,没有相应配套的工装和辅料,所以采用上述设备后,生产效率并不高。2 / 14 加之当时,生产批量不大, 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认识。但是一些专家看到了此种工艺的特点,它很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北总在1983年于江西召开的工艺研讨会上把它列入了三条高效生产线之内。这三条生产线即:平面高效生产线(228 厂承担)、球面单件生产线(308和 598 厂承担),刚性上盘球面零件高效生产线 (248 和原 5208厂承担)。单件加工在大批量生产中,目前在中国的光学行业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光学仪器行业发展很迅速,同时光电仪器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在光学加工方面除了对批量有较大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加工精度,扩大加工范畴。因而国内光学工艺方面的专家对非球面加工, 自聚焦透镜制造, 导波器件制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而且取得了初步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光学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光学加工工艺,研制出一系列的光学加工设备。有些设备已成为国内名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