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概论》—任务8BIM与装配式建筑;一、BIM概念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被国际工程界公认为建筑业生产力革命性技术,即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过程的整个或者某个阶段中,应用3D(三维模型)、4D(三维模型+时间)、5D(三维模型+时间+投标工序)、6D(三维模型+时间+投标工序+企业定额工序)、7D(三维模型+时间+投标工序+企业定额工序+进度工序)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仿真、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说BIM就是一个7D结构化数据库,它将数据细化到构件级别,甚至到材料级别。应用BIM信息技术可以消除各种可能导致工期拖延的设计隐患,提高项目实施中的管理效率,并且促进工程量和资金的有效管理。例如鲁班BIM创建7D·BIM,即3D实体、1D时间、1D·BBS(投标工序)、1D·EBS(企业定额工序)、1D·WBS(进度工序),通过建造阶段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利润、质量和进度,为企业创造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如图8-1〜8-2所示。图8-1BIM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图图8-2项目全过程BIM应用解决方案二、BIM相关政策和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程建设标准,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本要求,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础标准,可作为我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及相关标准研究和编制的依据。部分BIM相关政策和标准如表8-1所示。8.2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平台,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平台支撑,畅通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信息渠道。8.2.1BIM在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了使预制构件实现自动化生产,需要将BIM设计信息直接导入工厂中央控制系统,并转化成机械设备可读取的生产数据信息。通过工厂中央控制系统将BIM模型中的构件信息直接传送给生产设备自动化精准加工,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准度。工厂化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结合RFID与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及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生产排产、物料采购、模具加工、生产控制、构件质量、库存和运输等信息化管理。构件模拟生产如图8-3所示。(a)模具摆放(b)钢筋绑扎(c)混凝土浇筑(d)拉毛收光图8-3构件模拟生产示意图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设备如图8-4所示。图8-4无线射频设备装配式建筑物联网系统是以单个部品(构件)为基本管理单元,以无线射频芯片(RFID及二维码)为跟踪手段,以工厂部品生产、现场装配为核心,以工厂的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出入库、部品运输、部品安装、工序监理验收为信息输入点,以单项工程为信息汇总单元的物联网系统,如图8-5所示。图8-5芯片绑定该系统是集行业门户、企业认证、工厂生产、运输安装、竣工验收、大数据分析、工程监理等为一体的物联网系统(如图8-6所示),可以贯穿装配式建筑施工与管理的全过程,实际从深化设计就已经将每个构件唯一的“身份证”—ID识别码编制出来,为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存放、装配施工包括现浇构件施工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提供关键技术基础,保证各类信息跨阶段无损传递、高效使用,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可追溯性。图8-6物联网系统界面示意图8.2.2BIM在构件安装过程中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阶段,BIM与RFID结合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如构件存储管理、工程进度控制等方面。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BIM和RFID将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等各阶段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解决了信息创建、管理、传递的问题,而且BIM模型、三维图纸、装配模拟、采购、制造、运输、存放、安装的全程跟踪等手段为工业化建造方法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实现建筑工业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装配模拟施工如图8-7所示。(a)构件运输吊装(b)构件吊至目标位置(c)封缝操作二维界面(d)封缝操作三维场景(e)灌浆操作三维场景(f)胶塞封堵二维界面图8-7装配模拟施工示意图1.装配施工阶段构件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构件入场的管理,二是构件吊装施工中的管理。2.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