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章、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一、锚链制造工艺流程1.船用链制造工艺澈流程: 材料检验 下料棒料 加热 弯( 编环) 焊接 去刺 压档( 整形) 焊档( 3 级链) 热处理 负荷试验( 测链环尺寸) 滚抛( 表面处理) 终检 成品打包 浸漆 入库。2.系泊链制造工艺流程: 材料检验 下料棒料 加热 弯 ( 编环) 焊接 去刺 压档( 整形) 滚抛 预检( 探伤) 接长链( 返工) 热处理 ( 送验证试样 ) 拉检 破断 滚抛 探伤 终检 打包 浸漆 发运二、制链各工序要求: 1.下料工序(1)棒料表面应无凸筋, 深度划痕、 裂纹、 夹层等影响表面质量的其它缺陷。(2)棒料两端应无毛刺, 车制料, 锯料时应将顶针孔一端锯掉。(3)不同规格级别炉号、 厂家的棒料要分别堆放、 区别生产, 摆放整齐。经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 方可发放机组使用。(4)生产系泊链时, 交接班要认真认真, 当确定所要下料与炉号排序表中的序号及机组生产的炉号一致时, ( 无炉号排序表不得生产) 填写好下料标识卡后, 再下料。且对所下的棒料的尺寸逐一检查并做好记录, 同时对每个炉号下了多少根棒料作统计, 一个炉号的料生产结束后, 及时将该炉号的实际下料数及炉号跟踪卡交工艺质量组。生产中应防止棒料碰伤。2.加热工序(1)、 无棒料检验合格证的棒料不得投料生产, 对加热前的棒料的外观、 尺寸进行抽查, 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棒料就立即停止使用, 退回下料工段, 并向车间相关人员报告; 对加热中棒料的温度进行目测检查, 其棒料加热温度为: 5#、 6#机组控制在 730ºC~880ºC, 火色:暗樱红色~亮樱红色;7#机组控制在 850ºC~950ºC,火色:樱红色~0 亮红色;9#、 11#机组控制在 850ºC~1000ºC, 火色:亮樱红色~深桔黄色;(2)加热器电极的端面\两电极要平等并垂直棒料的水平方向、 料托架要水平、 电极夹紧力、 加热时间及加热级档要符合工艺要求。(3)棒料加热后, 目测热棒料两端应无明显”白炽状”、 端面塌头、 过烧、 及局部弯曲等影响质量的缺陷。中频炉加热后的棒料, 目测端面芯部与表面温度应接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经加热后棒料严禁在原处等待, 应立即送至弯环工序, 保持生产节奏。(5)系泊链棒料长度尺寸每小时抽查一次, 其它其的长度每二小时抽查一次, 并做好记录; 料架上摆放的只能是同一炉号的棒料, 不同炉号的料绝对禁止同时放在加热器料架上; 棒料加热温度用微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