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交通体系讨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交通体系讨论董兴武 刘淑永 万浩摘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保税港区进展经验基础上, 总结前湾保税港区的现状交通特征及主要问题, 分析在封关运营后交通体系发生的变化, 提出了保税港区进展所必须的对外交通、 内部交通、 内外衔接交通三大系统, 并经过对外疏港通道、 内部道路网络、 卡口布局、 衔接立交等具体讨论内容, 深化疏港解决办法, 对其它保税港区的进展建设将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 青岛前湾 保税港区 交通体系 0、 引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在青岛保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保税区、 保税物流园区、 临近港区的”三区合一”,更加凸显政策和区位优势。保税港区的成立, 不但对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展、 带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的总体进展、 提升港口的国际中转量、 为区域腹地新产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 讨论背景及意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地处胶州湾西岸、 黄岛区东侧, 与青岛主城区隔海相望。周边有前湾港路、 黄河路、 江山路等多条主要道路, 道路条件较为发达, 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9 月 7 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函[ ]83 号), 它成为中国第八个保税港区, 也是中国第一个由保税区、 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 总面积 9.72 平方公里。按封关运营要求, 保税港区需设置卡口、 围网等设施, 疏港模式、 疏港方向等内外交通体系随之将发生重大变化, 统筹处理”城”与”区”、 ”港”与”区”的交通关系成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黄岛区协调进展的必要保障。本文根据新的变化条件, 对疏港交通体系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究讨论。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港区现状特征及存在的疏港交通问题2.1 港区基本特征前湾港区共建成 19 个集装箱泊位, 其中北港区 8 个, 南港区 11 个。随着青岛港的进展壮大, 集装箱量呈逐年快速增长, 到 底, 集装箱运量达到1050 万 TEU, 货物吞吐量达到 2.4 亿吨, 近几年年均增长率达 22.2%。2.2 存在的疏港交通问题(1)疏港道路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 西向疏港潜力有待挖掘。为避开疏港交通与西南侧城市生活区相互干扰, 港区采纳北向和西向疏港。其中, 北向疏港交通量为 2.3 万 TEU/日, 占疏港交通总量的近 70%; 而东西向疏港交通量为 1 万 TEU/日, 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