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要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如:例 1.孔子云:何陋之有?(2002 年福建三明市中考题)例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02 年大连市中考题)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002 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题)解析:例 1 中的“孔子”是人名,“有”古今义相同,例 2 中“太守”是官名,例 3 中“岳阳楼”是建筑物名,翻译时均要保留,不译。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所不用的量词以及被省略的成分。如:例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002 年四川省中考题)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002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题)解析:例 1 中的“一”后省略了量词“次”(或“趟”),例 2 中在“再”“三”叙述此后省略了动词“鼓”(敲鼓),翻译时均应补出。例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02 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题)解析:例 3 译为“当官的自会去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此例中的第二个分句应补出省略的主语“你”。三、调,即调整次序。文言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适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次序。如:例 1.甚矣,汝之不惠。(2002 年甘肃省中考题)解析:此句为了突出谓语,加强语气,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构成了主谓倒装,翻译时应调整次序,译为“你太聪明了”。例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002 年广州市中考题)例 3.一食或尽粟一石。(2002 年重庆市中考题)例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02 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解析:列 2 中的“于乱世”“于诸侯”等介宾短语被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还原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 3 中的定语“一石”被放在名词“粟”的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翻译时应调到“粟”的前面。例 4 中的“莲”通过“之”放在动词“爱”的前面,构成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到“爱”的后面。四、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如:例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02 年大连市中考题)例 2.子何恃而往。(2002 年福建省...